继续做强“大华东”,蓝光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
2020年,疫情的挑战和宏观调控政策考验着每一个房地产商,现在到了A股房企交成绩单的时候。
4月11日,蓝光发展(.SH)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。2020年的蓝光发展业绩稳定,财务指标持续优化,实现了高质量增长。
根据年报相关数据,蓝光发展2020年房地产销售额1035.36亿元,继续稳定在“千亿军团”;营业收入达429.57亿元,同比增加9.6%;实现归母净利润33.02亿元,归母扣非净利润29.97亿元;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.60%。
复杂的外部环境下,蓝光发展在投资上调结构、调节奏,在项目运营层面全面提升运营和盈利能力,强化运营夯实公司基础。上述成绩的获得正是蓝光发展主动拥抱变化,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结果。
主动调整的积极效应仍在释放。根据蓝光发展最新数据,2021年1-3月实现房地产销售252.19亿元,同比增长 132.54%,打破了历年一季度的销售记录;一季度营业收入68.54亿元,同比增加29.04%;归母净利润5.61亿元,同比增加9.11%,同时在一季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.11%,同比也提升了0.31个百分点。
向绿档房企迈进
自房企融资的“三道红线”监管新规公布后,“三道红线”成为行业内关注房企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。
根据蓝光发展年报,2020年公司净负债率88.57%,扣预后资产负债率73.03%,在手现金297亿元,现金短债比为1.06。参考“三道红线”监管数据,蓝光发展的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均在监管指标之内,只有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略超出监管指标3.03%,距离绿档房企仅一步之遥。
对此,公司管理层表示,未来在确保三项达标基础上首先不反弹,但仅仅达标还不够。以现金短债比指标为例,公司管理层称保障系数目前偏低。
“2021年,蓝光发展在“三道红线”监管新规下将持续优化现金短债比放在第一位,最大的策略是降杠杆的同时更注重优化债务结构,尽量做一些拉长周期的融资来替代一年内到期的债务”。
在“三道红线”之外,蓝光的融资形式更加多元,融资成本也进一步下降。
根据蓝光发展年报,2020年,蓝光发展首次成功发行办公物业类REITS,募资10.65亿元。在2020年新发的信用债产品中,2年期以上的规模占比达到85%。
蓝光发展去年还进一步聚焦地产主业,转让旗下迪康药业股份价值9亿元。今年,蓝光发展又继续转让物业上市平台蓝光嘉宝服务的股份,价值人民币51.26亿元。
这些非主业资产的股权转让交易,有助于蓝光发展集中资源,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。
得益于去年的多样化融资和持续经营能力的提高,蓝光发展在综合融资成本上也继续降低。2020年这家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为8.20%,较2019年末下降了45个BP,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。
做大做强“大华东”
根据蓝光发展管理层介绍,2020年公司提出调结构、调节奏是重中之重,拿好的地和快周转的地,对华东市场全面进入。
根据蓝光发展年报,截止2020年末,公司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到2640万平方米,总货值约2800亿元,新一线、二线及强三线城市占比达到了70%。
其中,2020年新增项目60个,新增建筑面积962万平方米,新增土储货值约1300亿元。新增项目中,华东区域占比达到38%,新一线、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占比达到80%。
这一布局调整,也使得蓝光发展的整体货值储备更聚焦于热点城市,这有利于今后项目的更好去化。
去年蓝光发展新增项目的销售均价达到1.35万元/平方米,相比2020年当期提升了50%,高能区域项目的增多,对今后利润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。
对于2021年的投资策略,蓝光发展提出了“2+N”战略,2指大华东和大西部,N指除了这两个之外的重点城市。
针对土地集中供应政策,蓝光发展已经做了全面、充分的部署,针对试点城市,公司会做针对性研究,积极观察集中供地后土地质量的变化。
在拿地方式上,继续坚持相对灵活的拿地政策,因城施策、因地制宜、以招牌挂为主,以干净的收并购和一二级联动为辅。公司管理层表示,公司目前权益占比70%左右,后期会通过扩大股权合作范围,适当降低蓝光发展的权益占比。
系统构建经营红利能力
2021年作为蓝光发展第二个三十年的起帆之年,也是蓝光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,其意义重大。
根据蓝光发展管理层介绍,2021年的销售目标是1150亿,销售业绩在千亿阵营中稳固高质增长。
文章来源:《华东电力》 网址: http://www.hddl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414/696.html